• <menu id="egs42"><strong id="egs42"></strong></menu>
  • 首頁 > 沂蒙文化 > 民俗文化 > 非物質文化遺產

    營造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氛圍

    王樂功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3-09-13 21:04:07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沂蒙網2023.9.13訊     

      沂蒙網新聞工作者王樂功(叢中笑)圖文報道:今天,我參觀了莒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通過王館長熱情耐心的介紹得知,截止目前,莒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2項,市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5項,縣級非遺代表性名錄130項;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人,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34人。建有泥陶、木梳、葫蘆雕刻、黃楊木雕、鋦瓷、根雕等展覽館,工作室二十多處,省非遺傳承教育實踐基地1處;市級工藝美術大師1人,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術能手1人。


         
           莒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展示。薛家窯泥陶燒、木旋制作、蛋雕雕刻、割絨繡、線繞香包、莒南手繡、莒南黃楊木雕、傳統鋦瓷技藝等制品和葛氏正骨法等的展示,陳列井井有條,并用簡潔的文字進行介紹。

          大店鎮薛家窯泥陶燒陶歷史悠久,手拉坯技術獨特,產品種類豐富多彩,有生活用品,仿古陶器,黑陶工藝品,工藝陶盆,仿古建材,等幾百個品種,出口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莒南手繡歷史悠久,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布老虎、虎頭鞋、虎頭帽、五毒肚兜、布娃娃、迎春雞等引起諸多聯想;莒南葛氏正骨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傳承歷史,以“葛氏正骨十法”和特制的接骨膏藥、制劑等,為骨傷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黃楊木雕刻具有鮮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雕刻手法精妙,藝術魅力獨特,具有豐富的藝術含量和極高的收藏價值;割絨繡采用對繡方式 通過千針萬線產生了一種天然的對稱圖案,是民間藝術和實際使用完美結合的純手工藝品;還有將雕刻藝術與繪畫、書法等相融合的蛋雕雕刻藝術,經過備料、制坯、粗旋、雕磨、打磨等各個工序的木旋制品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感情,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 ,堅定文藝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莒南歷史厚重,人文璀璨,富有齊魯紅都,濱海綠城美譽,是沂蒙革命老區重要組成部分,莒南燦爛的文化底蘊積淀孕育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引以為榮。

          周一至周五,莒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免費向社會全體公眾開放;周末和節假日實行預約開放。在開放時 ,免費開放非遺精品展廳,可進行展覽,展示,體驗,培訓,專業知識講座等,可以說,莒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為宣傳、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展示,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增強全縣人民的保護意識,營造全縣人民共同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等方面,都是值得稱道的。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地址:http://www.52eke.com/ymwh/minsuwenhua/fywh/2023-09-13/8077.html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評論底部廣告位

    沂蒙網

    http://www.52eke.com/

    | 魯ICP備12020231號

    Powered By 沂蒙網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18成人片黄网站www_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_女人18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区二_美女撒尿TXXXX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