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egs42"><strong id="egs42"></strong></menu>
  • 首頁 > 沂蒙文化 > 歷史文化

    臨沂自然資源

    admin 歷史文化 2022-11-18 17:36:33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臨沂市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育比較齊全,從太古界至新生界,除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疊系及中、下侏羅統、老第三系古新統、新第三系地層缺失以外,其他各期地層都有發育。主要構造以郯廬斷裂帶(境內稱沂沭斷裂帶)為主,郯廬斷裂帶經郯城北北向延伸,縱貫全市,以斷裂為界,臨西為魯西臺背的一部分,屬華北地臺范疇,臨東為膠南隆起的一部分,屬揚子大陸塊范疇。

             境內山脈自北而南,有沂山、蒙山、尼山3條主要山脈,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余座。其中蒙山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久負盛名,享譽中外。境內有不少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當地稱為“崮”,素稱沂蒙七十二崮,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

            氣候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氣溫適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無霜期長。春季回暖快,少雨多風,氣候干燥,常有干旱、寒潮、晚霜凍災害性天氣;夏季溫高濕重,雨量充沛,盛東南風,洪澇、大風、冰雹災害性天氣較為頻繁;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天氣晴和,涼爽宜人,亦有秋旱或連陰雨災害性天氣出現;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土 地 資 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719121.3 公頃(25786819.5畝)。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08.6萬公頃。山地丘陵為林果業、畜牧業主要基地。盛產黃煙、花生、地瓜、玉米等。沂沭河沖積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灌溉便利,是糧食和蔬菜主要產區。臨、郯、蒼平原為山東三大糧倉之一。

           土壤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五大類。棕壤面積84.03萬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46.06%,主要分布于沭東丘陵和蒙山、四海山等山體及其周圍。棕壤剖面紅棕色,呈微酸性或酸性反應,PH值6.5左右,分為棕壤、白漿化棕壤、潮棕壤和棕壤性土。除一部分棕壤性土作為林地外,其余大部分已墾為農田。褐土面積60.57萬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33.21%,主要分布于沂、沭河以西石灰巖山體上及其山體周圍。土壤剖面中部有明顯的淋溶淀積粘化層,并有明顯的褐色膠膜及鈣質斑點或斑紋,一般中性到微堿性,有微弱或中度石灰反應。分為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褐土性土和石灰性褐土。潮土面積24.48萬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13.42%,分布于沂、沭河及其他河流兩岸,臨郯蒼平原及濱海平原上。質地適中,土體中無障礙層,養分含量高,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分為普通潮土、濕潮土和鹽化潮土。砂姜黑土面積8.14萬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4.46%,分布于沂沭河沖積平原,澇洼平原和蒙山山體洪積扇緣的低洼地帶。土質粘重,地下水排泄不暢,地下水位通常在1~2米。具有旱耕熟化特點,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大蒜等作物。水稻土面積4.89萬公頃,占可利用面積的2.68%,分布在臨沂3區和郯城、蘭陵等縣。臨沂市種稻歷史較短,水稻土發育特征不太明顯,屬幼年水稻土亞類。

    水 資 源

     

     

           境內水系發育呈脈狀分布。有沂河、沭河、中運河、濱海四大水系,區域劃分屬淮河流域。主要河流為沂河和沭河,有較大支流1035條,10公里以上河流300余條。沂河主源發源于沂源、蒙陰、新泰交界處的老松山北麓。流經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莊、蘭陵、郯城等縣區,南流入江蘇省境內后注入黃海,全長570公里,境內流長287.5公里,最大流量每秒1.54萬立方米(1957年)。較大支流有東汶河、蒙河、柳青河、祊河、涑河、李公河、白馬河等,流域面積10790余平方公里。沭河發源于沂山南麓,流經沂水、莒縣、河東、臨沭、郯城等縣區,至江蘇省境內流入黃海,境內流長197公里,最大流量每秒7290立方米(1974年)。較大支流有潯河、高榆河、湯河、分沂入沭水道、夏莊河、朱范河等,流域面積5320平方公里。屬中運河水系的河流有武河、武河引洪道、東泇河、西泇河和燕子河等,都經蒼山縣境,南至江蘇省境流入中運河。屬濱海水系的河流有銹針河、相邸河、青口河等,皆入黃海。境內河流均屬山洪河道,上游支流眾多,源短流急,雨季洪水暴漲,峰高量大,枯水季則多數斷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51.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3.6億立方米,重復計算量15.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9.6億立方米。其中現有水利工程平水年可供水量31.8億立方米。

    礦 產 資 源

    gk8.GIF (52146 字節)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分布廣泛。已發現礦產84種,其中,白云巖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金剛石、石膏、石英砂巖儲量居全國第二位。臨沂市共發現地熱異常區49處,總面積1417.85平方公里,預計遠景地熱資源總量5.4×1018J,相當于1.84億噸標準煤的產熱量。已驗證地熱異常區12處,發現6處地熱田,河東湯頭,沂南松山、銅井,沂水許家湖四大溫泉開發基地已初具規模。

    生物資源

    gk8.GIF (52146 字節)

    生物資源種類較多。全市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種(包括變型或亞種)。其中木本植物65科、367種,藥用植物830余種,主要農作物品種923個。動物約14綱1049種,其中淡水魚15科57種,鳥類37科171種,哺乳類7目25種。盛產金銀花、銀杏、大蒜、板栗、山楂、黃梨、蘋果、花椒、核桃、蠶繭、白柳、蝎子等。

    臨沂自然資源小資料

    土地資源。全市土地面積171.9萬公頃(2578萬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93%。其中耕地面積1000萬 畝。                                                            
    淡水資源。在省內屬于豐水區,平均水資源總量55.36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六分之一。每畝耕地占有水資源量592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550立方米,分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7倍和1.68倍?,F有各類水利工程9萬余處,其中大型水庫7座,中小型水庫894座,總庫容量34、1億立方米。各種塘壩6920座、攔河閘壩131座,一次蓄水量達2.24億立方米,萬畝以上灌區81處。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目前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礦產有78種,占全省的一半。其中,白云巖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金剛石、石英砂巖、陶瓷土儲量居全國第二位。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持續增加,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現有林地面積590萬畝,森林履蓋率28.2%。
    生物資源。物種多,現有高等植物151科,1043種,主要農作物品種923個。動物約14綱,1049種。
    旅游資源。品味提升,開發前景廣闊。目前全市共有A級旅游區55家,其中4A 級15家。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8家,省工農業旅游示范點6家。蒙山被譽為“天然氧吧”和“養生長壽山”是國家4 A級風景區;全長3800米的莒南天然臥佛被譽為“世界奇觀”;沂水地下大峽谷全長6100米,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沂河小埠東橡膠壩長1247米,被列入世界基尼斯紀錄;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館是世界同類博物館中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自然地質博物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王羲之故居、山東省政府舊址(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等一批名勝古跡和旅游景點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高的知名度。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地址:http://www.52eke.com/ymwh/lishiwenhua/2022-11-18/6981.html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評論底部廣告位

    沂蒙網

    http://www.52eke.com/

    | 魯ICP備12020231號

    Powered By 沂蒙網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18成人片黄网站www_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_女人18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区二_美女撒尿TXXXX视频